免费注册 用户中心 帮助中心 加入收藏 RSS 2.0 支持
爱心信息 - 公告 | 国内 | 国际 | 助学 | 医疗 | 政策 |志坚区| 残联 | 新闻 | 焦点 | 人物
爱心奉献 - 下载 | 音乐 | 影院 | 读书 | java | linux|window| mssql| mysql|Oracle|万年历
爱心健康 - 新闻 | 两性 | 保健 | 心理 | 女性 | 健身 | 男性 | 家庭 | 母婴 | 疾病 | 急救
爱心乐园 - 笑话 | 动画 | 学生 | 英语 | 故事 | 星座 | 创业 | 旅途 | 人生 | 励志 | 心灵
今天是:2006年02月12日 星期日 您现在位于:首页新闻资讯 → 爱心快讯(国内快讯)- ...  回顾老版本
爱心需要良好的生态
2006年02月06日  爱心种子小博士  出处:新民晚报
爱心需要良好的生态 

这几年社会上乐善好施的市民越来越多,大多数受助者都心怀感激,但是纠缠资助者的事也时有发生。有些受助学生提出的理由五花八门:学第二外语、回家要路费、买电脑、考证等,有的甚至提出要“借”钱创业。这些过份要求使得资助者不堪“负担”,有的资助人甚至萌发了退却的念头。

贫困不是耻辱,因为贫困而接受资助,也同样不是耻辱。然而在接受资助之后,又提出种种非份的理由向资助者索要各种各样费用,那显然就是一种耻辱。且不说今天许多资助者并不富裕,他们靠着平时的省吃俭用才积攒下了捐助的款项,如果贫困生提出过高要求,又如何让资助者承受?况且,即使资助者腰缠万贯,也很难接受被资助对象近似于“敲竹杠”的无端索要。资助者在慷慨解囊的时候,期望着对方人穷志不穷,而现在却不幸看到了一种精神的“矮化”,又怎能不深感失望?

这种现象的出现,令人尴尬。同样令人尴尬的还有另一种情形,这就是受助者对资助者的冷漠。热心捐款几年,从未听到过受助者一声谢谢,也没有见到受助者登门看望的身影,这是相当一些资助者心头的隐痛。更甚者如歌手丛飞,十多年拿出300多万元钱资助贫困生,而当他身患癌症时,一些接受过丛飞捐助的人仍要求他继续捐助。甚至有大学生说:“你给了我钱,可别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你最好给了钱就消失,再也别出现在我的生活里烦我了。” 此等情景,实在令人寒心。大爱无言,资助者无私奉献很高尚,奉献了不图回报更高尚。但是资助者希望得到一声感谢、一声问候,绝不是挟恩示惠,别有所图,而是人之常情。更不必说,一声感谢、一声问候如果也是一种回报,那么这种回报又是那么纯净,不带丝毫的功利。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不正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吗! 

曾有论者称,社会上太多的苦难故事,一个个地都习惯性地指向了社会爱心,寄望通过社会“奉献爱心”化解苦难。层出不穷的苦难出现,就有着层出不穷的“爱心呼唤”,社会爱心正遭遇着苦难的过度开发。我不知道层出不穷的“爱心呼唤”是否令公众爱心遭遇了过度开发,但是触景生情,却不能不有另一番感叹:因为一些受助者的非份索求和冷漠,确实给爱心蒙上了挥之难去的阴影。爱心需要良好的生态,这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地歌颂;一声真诚的“谢谢”,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而倘若回应善事义举的是麻木不仁,那么在善事义举几乎等同于“犯傻”的暗示中,呼唤善事义举的声音又还有多少感召力呢? 

 
(本文已被浏览 2 次)
发布人:bill
→ 推荐给我的好友 → 报告错误链接
上篇新闻:三门峡各地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形成高潮
下篇新闻:“深圳最具爱心家庭”评选今日启动
〖新闻打印〗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与我聊天领取红包管理TOP
客户服务中心信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地图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