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bill
-- 时间:2007-4-12 21:43:27
-- 主题:买报赠路人花甲“雨点”送爱心报纸
买报赠路人花甲“雨点”送爱心报纸
“卖了十几年报纸,从来没遇见市民自己买了报纸送来要求免费发给路人的。”17日,济南甸柳庄某公交车站附近卖报纸的姚大姐告诉记者,自媒体报道慈善“雨点”的故事后,有位老人就经常把刊有“雨点”事迹的报纸送到报摊,并发给路人宣传“雨点”们 的爱心。 本报3月10日刊登的《慈善“雨点”年后频献爱心》见报后,不少读者来电反映他们在省城的一些宿舍区、车站的报摊,收到了免费发放的刊载有“雨点”事迹的《齐鲁晚报》,济钢、省监狱、济南炼油厂等单位的团委也收到了专人送去的百余份报纸。 济钢新村的许女士给记者打电话提供线索,并说,“‘雨点’捐款让人敬佩,义务宣传‘雨点’更令人感动。”15日,根据许女士提供的线索,记者找到了省城某宿舍区六十多岁的老杨(化名)。然而,他当即否认了自己曾发放过爱心报纸。 17日,记者辗转打听到曾收到过爱心报纸的几个报摊和单位,在众多收报人的一致指认下,老杨才不好意思地承认了,最近他一直穿梭在省城诸多报摊、单位和学校,先买后发,已送出数百份爱心报纸。他对自己做的这些事情不愿意多谈,只说,“我只是被‘雨点’老人感动,愿意也做一个传递爱心的‘雨点’。” 老杨的家人对他的这一举动并不感意外。在他们眼中,帮助过不少贫困家庭,至今还捐助着一名五年级残疾小学生的老杨,做好事早已经成为习惯了。 省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前往捐款的“小雨点”中,有的曾透露,是被路边一位免费发送报纸宣传“雨点”精神的老人感动,才萌生了也作一个“雨点”的念头。 一位负责人说,“宣传慈善”也是一种慈善方式。“雨点”的可贵在于积少成多的“参与”精神,老杨的可贵则在于广而告之的“传递”效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