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捐助撑起“爱心家园”
|
|
|
作者:王乐 林燕虹 来源:中国医药报 加入时间:2005-8-23 |
|
摘要:
爱心捐助撑起“爱心家园”
“爱心家园”是社会捐赠和社会互助的一种新形式,主要是通过建立物品配送点的方式,将社会捐助的款物无偿发放给需要资助的困难群众,同时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截至目前,北京市的“爱心家园”已经发展到21家,救助困难群众4994户,11691人。... |
转载:转载请保留本信息,本文来自
http://www.51dibs.com/info/15960.htm |
|
爱心捐助撑起“爱心家园”
“爱心家园”是社会捐赠和社会互助的一种新形式,主要是通过建立物品配送点的方式,将社会捐助的款物无偿发放给需要资助的困难群众,同时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截至目前,北京市的“爱心家园”已经发展到21家,救助困难群众4994户,11691人。
爱心温暖困难家庭1 “我是景山街道一名享受低保人员,身患残疾无法工作。我的爱人也是残疾人,女儿正在上学,家中十分困难。几年来,我们全家得到了社区、街道的帮助,使我们增强了生活的信心。今天,我又拿到了东城区民政局送来的爱心救助卡,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感激。只有你们的关心,才有我们生活的一切……”
这是景山街道困难居民张毅写给东城区“爱心家园”的一封感谢信,言语虽然简单,但感情却十分真挚,因为“爱心家园”将实实在在的温暖送给了急需帮助的困难家庭。
“爱心家园”到底是什么?
“爱心家园”是按需领取的“免费超市”。东城区“爱心家园”的布置就像一家小型超市,货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类物品,分为食品区、日用品区、服装区、文具区等等,货架上也有每件物品的价格标签。持爱心卡的困难群众可以到这里免费领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只要在爱心卡上划价登记就可以了。
“爱心家园”是实物捐赠站。与普通超市的不同就在于,“爱心家园”里的物品都是大家捐赠的,80%的物品是旧的,只有食品等是未开封的新品。米、面、油、洗衣粉、牙膏、牙刷等新品按照市场价格标价,衣服、鞋帽、床上用品等旧物则由工作人员根据物品的使用价值来估价,价格非常低廉。
“爱心家园”是爱心播撒地。一方面,家里的富余物品或用不上的旧物品,可以捐赠出来,送给需要的人,无数的爱心在这里汇聚;另一方面,捐赠物品送给城市里的困难家庭和边远山区或灾区的人民群众,将更多的爱心向社会传播。
总的来说,“爱心家园”就是困难群众领取捐赠物品,从而分享社会爱心的地方。
那么,什么样的困难群众可以接受这种救助呢?东城区“爱心家园”的站长刘华介绍说,目前救助的群众包括低保户中的特殊困难家庭、低保边缘户中的特殊困难家庭、重残家庭、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养老服务机构中的孤老、单身母亲家庭、空巢老人、失业人员的特困家庭、因病因灾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以及居委会和街道认定的其他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共10类。救助对象的认定程序,既可由困难家庭直接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也可由工会、残联、妇联、慈善协会等提供名单,经居民代表评议小组评议、公示,最后报街道审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凭街道发的“爱心救助卡”到“爱心家园”领取食品、衣物、日用品等捐赠物品。目前,“爱心救助卡”的金额是每年500元。
随时解决生活急需28月17日,北京市一天都在断断续续地下雨。家住小街附近的王先生和妻子撑着伞来到位于东四十三条的东城区“爱心家园”。家里没盐了,他们特意来取袋盐。
王先生是残疾人,妻子下岗,孩子正在上学,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去年4月22日,东城区建立了北京市第一家区级的“爱心家园”,王先生一家领到了一张“爱心救助卡”。凭着
这张卡,他们每年可以在“爱心家园”里免费领取500元的物品。
王先生和妻子拿了一袋盐、一袋洗衣粉、两支牙刷,然后两个人在衣物的货架前挑选适合自己的衣服。王先生告诉记者,“爱心家园”并没有规定他们来的次数和频率,他们有需要时就会过来。每次来,拿得最多的都是生活必需品,比如油、盐、醋、肥皂、牙膏等,有时候会给孩子拿几本书或者文具。到换季的时候也会挑几件衣服。“‘爱心家园’给我们解决了不少生活上的困难,而且我也非常相信这里物品的质量。”王先生说。
选好了东西,王先生拿出自己的“爱心救助卡”交给工作人员。记者看到,“爱心救助卡”实际上是一本红皮的小册子,封面上有五个金色的字--爱心救助卡,下面是救助人的姓名和救助原因。小册子里面是一些登记用的表格,分成粮油食品、日用品、衣物三大类,每张表格都有日期、名称及价格的记载。王先生指着上面的记录对记者说:“你看,这些都是我在这里领到的东西。这些帮助都是实实在在的啊。”
工作人员刘华在王先生的“爱心救助卡”上将此次他所领取的物品一一登记,然后又在“爱心家园”的出库登记簿上记了一遍。刘华告诉记者,“爱心家园”里所有的物品都要登记--捐赠者送来时要在入库登记簿上记录;东西被取走了,要在出库登记簿上记录。“这都是大家的一份份爱心,我们一定要详细登记,一是便于管理,再一个也是对这些爱心的尊重。”
像王先生这样领到“爱心救助卡”的东城区居民有484户。刘华介绍,东城区共有9个街道,去年4月22日,这家区级的“爱心家园”建立后,北新桥街道、东直门街道、和平里街道、东华门街道又相继建立了街道一级的“爱心家园”,各街道主要负责自己地区的困难居民。而东城区“爱心家园”除了对街道“爱心家园”宏观管理外,还负责其他5个街道的困难居民。据了解,景山街道的“爱心家园”正在筹备中,预计下个月就会正式建立。
除了困难居民,东城区“爱心家园”还为辖区内的8家敬老院发放了“集体爱心卡”,定期给敬老院送去所需的物品。“爱心家园”里有一个《需求物品登记本》,如果困难居民在“爱心家园”里找不到他们需要的物品,就在这个本上登记,工作人员就会根据需要去采购。
东城区“爱心家园”有240平方米,除了一间35平方米的“展示厅”,还有日用品库、食品库、家具库、衣服库4个库房和一间分拣室,里面所有的物品都可以随时领取。
“东城区有7000多户困难居民,我们能够帮助的居民还很有限,我们希望通过‘爱心家园’这种集捐赠、救助双重功能于一体的模式,多减轻点这些困难家庭的负担,解决他们的急需问题。”东城区民政局福利科科长林燕虹说。
“爱心联盟”奉献爱心3
在东城区“爱心家园”里,有一块“爱心联盟”板,上面有许多奉献爱心的个人、集体、厂家商家的签名,像古船面粉厂、京粮集团、家乐福超市、薇薇新娘摄影店、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会等等。“正是有这么多奉献爱心的人,才能使‘爱心家园’有源源不断的货源,才能不断地为困难居民提供帮助。”刘华指着“爱心联盟”板感慨地说。
更多的人并没有在“爱心联盟”板上签名,他们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一位74岁的老太太,每个月也只有1000多元退休金,老伴还长期卧床。但她总是不定期地到“爱心家园”捐赠物品,
有时候是20袋面粉,有时候是20提卫生纸,这些东西都是她亲自到超市里买来的。
80多岁的孟老太太是家住东四的离休干部,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人每个月都会拿出1000元钱交给“爱心家园”的工作人员,让他们购买一些困难家庭急需的物品。本来“爱心家园”是不接受金钱的,但是老人年龄大了,不方便到超市亲自购物,就委托“爱心家园”的同志代她购买。
去年中秋节,全聚德公司给“爱心家园”送来了几百箱月饼,每户困难家庭都免费领到了一盒中秋月饼。
……
这样的人和事太多了,“爱心家园”里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刘华说,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最大限度地合理分配这些捐赠物资,把它们送到最急需的人手中。
“爱心家园”开办一年多来,有很多单位和个人将自己淘汰的电脑捐出来。这些电脑都是因为配置较老而被淘汰的,但是对于困难家庭的孩子来说,即使这样老旧的配置也是奢侈品。需要电脑的家庭可以向街道居委会提出申请,经居委会审核批准后,就可以到“爱心家园”免费领电脑了。
家住隆福寺社区的姚宗福就领到了一台电脑,他说:“这份意外的礼物,对我而言是最珍贵的馈赠。你们关爱的火种点燃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来回报你们对我和全家的关爱。”
一份爱心能够点燃一份希望,“爱心联盟”将会带给整个社会温暖和谐的良好氛围。
特殊的工作人员4
每天上午8:30,宋新华准时来到位于东四十三条的“爱心家园”,他是这里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他先查看“爱心家园”货架上有哪些物品需要补充,如果库房里有,就直接从库房里调配,如果库房也没有,他就会到附近的超市去购买。
整理好货架后,宋新华再到各个库房查看一圈,打开里面的消毒灯。然后,他来到工作室里分拣捐赠来的物品,把适合存入“爱心家园”库房的物资拣选出来,把适合捐给边远山区和重灾地区的物资用编织袋封好,以便运到北京市接受救灾捐赠事务管理中心的库房统一发放。
做完这项工作,老宋会把可以直接入库的物品一一登记,然后存入库中。对于捐赠数量最多的衣物,则要经过清洗、熨烫和消毒。所有捐赠来的衣物都要经过这三个步骤的处理,这也是老宋每天都要做的最主要的工作。对此,老宋不厌其烦。除此之外,老宋还要接待前来捐赠的人和持卡取物的居民。
东城区“爱心家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亲切地叫老宋为“老科长”,原来,宋新华是原东城区民政局福利科的科长,主要负责捐赠工作。退休后,听说东城区要开办“爱心家园”,老宋就自告奋勇来做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第一,我对捐赠工作非常熟悉,可以帮忙带带新同志;第二,退休后还可以发挥余热,心里不空落;第三,还能够献献爱心,帮助困难居民。这不是‘一举三得’嘛!”老宋爽朗地说。
海淀区北太平庄蓟门里社区“爱心家园”的两位普通工作人员--李莉和咸斯晶都是下岗工人,她们把“爱心家园”布置得井井有条。“我们从筹建开始就在这里工作,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困难居民领到自己满意的物品。我们觉得自己能够为他们做一点工作,也能奉献自己的爱心,特别开心。”
这就是“爱心家园”的工作人员,他们接受着别人献来的爱心,又将自己的爱心播撒给更多的人。
最怕货源短缺5
北太平庄蓟门里社区的"爱心家园"是海淀区惟一的"爱心家园",自去年10月开办以来,陆续接到了无数爱心人士的捐赠,为社区里20户困难居民帮了大忙。然而,这里的工作人员李莉和咸斯晶却越来越担心,因为老百姓最急需的米、面、油等基本上都供不应求。李莉向记者介绍,大部分捐赠者捐赠的都是衣物,而对于米、面、油、盐、醋、洗衣粉、肥皂、牙膏等日常消耗品,因为每个家庭都得用到,所以捐赠者很少,但这些却是困难家庭最需要的东西。为了能让更多的困难居民得到救助,李莉和咸斯晶将大袋的米、面拆分成10斤装的小袋。"爱心家园"还规定每户居民每个月只能来领一次物品,而且不能每个月都取走米、面、油等食品。当然,这些都是权宜之计,如果货源充足,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限制。
记者在"爱心家园"看到,货架上已经没有油了,面还有几袋,大米被分装在统一的塑料袋里整齐地摆放在货架顶端。李莉说:"只要是在保质期内没有开封的米、面、油,我们都接受。我们最希望能够得到企业或商家的对口支援,最好是定期捐赠。"
同样的困难,东城区"爱心家园"也遇到了。为了保证粮油的供应,东城区"爱心家园"根据捐赠品的比例规定了"爱心救助卡"的金额分配:粮油每年100元、日用品每年120元、衣物每年280元。幸运的是,东城区目前还没有粮油断货的现象。刘华告诉记者,由于有一些像孟老太太那样的个人定向捐款,加上市民政局支援了7万元,这些钱大部分都用在购买粮油等日常消耗品上了。而且,东城区"爱心家园"是区级的"爱心家园",一直就是东城区的接受捐赠中心,常年接受各界人士捐赠的物品,有一定的"知名度",累积了很多"人气"。东城区其他街道的"爱心家园"都受区级"爱心家园"的管理,各个"爱心家园"的货物可以互相调配。
同时,今年7月,东城区"爱心家园"还被列为东城区青少年课外活动基地,并正式向中小学生开放,假期学生可持《东城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手册》到"爱心家园"参观或参加义务劳动。这本手册,东城区的中小学生人手一册,这也无疑扩大了"爱心家园"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个可以为困难居民捐赠物品的"爱心家园"。
相对来说,海淀区蓟门里社区的"爱心家园"就显得力单势薄,李莉和咸斯晶着急地对记者说:"我们希望与其他区的'爱心家园'多多交流,多多学习,更希望全市的'爱心家园'都能联合起来,共同帮助困难居民。"
|
|
|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