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精灵何在
|
|
|
作者:life 来源:爱心种子小博士 加入时间:2005-8-10 |
|
情绪的精灵何在
管理情绪的精灵在哪里?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脑中有多个部位参与了情绪的产生过程,对情绪有着不同的影响。
寻找情绪中枢 学者赫斯采用电极刺激猫的不丘脑的某一区域时,意外地发现猫表现出典型的假怒反应:弓腰、咆哮、嘶叫、张牙舞爪,然而并无具体的目标对象。他因在这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194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那么,情绪与下丘脑有什么关系呢?另一位研究者德尔加多颇具戏剧色彩的现场表演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将一个电极插在一头特别易怒、好斗的公牛的下丘脑中,当被激怒的公牛拼命向他猛冲过来时,他从容不迫地接通电极,公牛立刻变得出乎意料的驯服,并停止了冲撞。这些研究引起了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与浓厚兴趣。人们开始思考,情绪的精灵在下丘脑吗?
1954年,美国加州工学院年轻的生物学家欧兹及米勒在老鼠丘脑下部的不同区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们在老鼠的下丘脑背部埋上电极,另一端与电源开关的杠杆相联,老鼠只要压杠杆,电源即刻接通,在埋电极的脑部就会受到一个微弱的电刺激。实验结果是如此的令人难以置信!老鼠不仅很快学会了通过按压杠杆获得电流对下丘脑的刺激,而且老鼠按压杠杆的频率每小时可达到8 000多次,并能持续15~20小时,直至精疲力尽、过度疲劳而倒下。然而,当它醒来后又立即以高频率投入“工作“。老鼠为什么这么疯狂地压杠杆?这种行为能引起老鼠的快乐和满足吗?带着这样的疑问,研究者在下丘脑以外的其它脑部埋上电极,老鼠并没有表现出上述情形。
人们推测在老鼠的下丘脑存在“快乐中枢“,用同样的方法也找到了“痛苦中枢“。这一实验结果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人们不仅要问:“人的下丘脑中有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吗“?
60年代,美国医生扎克布森和汤尔可逊大胆地进行了尝试,用电极刺激病人下丘脑的有关部位。人们惊讶地看到被刺激病人面带微笑,表示感觉良好。当然此结果尚不能充分证明在人脑中存在“快乐中枢“,但这些发现促使人们对情绪的脑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剖析“情绪脑“ 边缘系统是大脑皮层的周边部位及皮层覆盖的一系列互相连接的神经核团。人们曾一度认为边缘系统是脑内无所不包的情绪系统,因而将其称为“情绪脑“。今天这种观点虽面临严峻的挑战,但边缘系统在情绪行为中的作用仍然受到重视。尤其是边缘系统的4个结构:杏仁核、海马、扣带回和隔区,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神经学家斯维特与马斯克认为,愤怒、凶暴的情绪我与杏仁核有关。一些临床病例表明,杏仁核发生病变者极易发生凶暴行为;不过,损毁患者的杏仁核后,患者在手术2~4年中非但没有表现出愤怒情绪,而且变得淡漠、麻木不仁。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罗猴的猴王在杏仁核受损后,很快就失去其特权地位,它对下属猴的反叛与不恭无动于衷,不再使用原有的权威手段。最有趣的是,损伤杏仁核的狗和猫竟然能和平共处,不发生攻击与逃避的行为。不过,也有实验发现,杏仁核的不同部位在情绪反应中的作用不同。损毁狗的杏仁核背内侧部位时,狗表现出恐惧;而损毁其杏仁核外侧部位时,狗变得愉快。
有资料显示,海马在情绪行为中的作用十分复杂。当海马受到损伤,动物的愤怒、焦虑情绪剧减。遗憾的是,它们欢快、愉悦的情绪也消失了,无忧无虑也无所畏惧,似乎完全忘记了过去的情绪体验。
脑中有一个部位称为隔区,它目前被认为是抑制情绪行为的结构。损毁隔区意味着解除其抑制作用。脑内隔区遭到破坏的动物表现出极其夸张的情绪状态,变得异常的凶野难驯。
扣带回是与情绪密切相关的另一个脑内部位。但扣带回与情绪的关系非常复杂,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很不一致。有的研究报告,损伤扣带回的猴子丧失了明显的情绪反应,对待人或其它动物就像是对待无生命的物质一样。它们会公然去吃同伴拿着的食物,但当对方与它争夺时,它除了表示惊奇外再无任何反应。不过,另一些研究表明:扣带回切除的后果是导致动物愤怒与恐惧情绪的增加。可见,扣带回在情绪中的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为了探明大脑皮层与情绪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科学家进行了动物实验,发现切除双侧额叶的猩猩不再有任何失望愤怒的情绪,表现得非常安静。该实验给精神病的临床治疗以很大的启发。葡萄牙一位勇敢的脑外科医生首次切断病人额叶与丘脑之间的联系,发现切除额叶的病人焦虑、恐惧、过度兴奋的症状都得到缓解。不过,同时伴随的副效应也相当可怕:病菌不但没有情绪反应,而且智力也下降。因此这种手术方法流行了一阵后不再流行了。
大脑额叶在情绪中的作用亦不容忽视。巴德与毛特卡斯的研究表明:切除颞叶新皮质的动物,丧失了恐惧与愤怒的情绪反应。猴子天生怕蛇,但颞叶切除后的猴子胆敢去碰正在嘶嘶叫的毒蛇。 |
|
|
相关文章:情绪的精灵何在
相关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