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富翁”扶贫助残二十年
|
|
|
作者:了 来源:合肥晚报 加入时间:2005-8-25 |
|
“残疾富翁”扶贫助残二十年
20多年前,他身患残疾,身无分文,吃饭成为最大难题;20多年后,他成了富翁,捐资70多万元扶贫助残,使一大批残疾人、困难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临泉县长官镇,寻访这位被周边群众称为“大好人”,被当地政府树为“扶贫助残楷模”的残疾农民企业家——柳西久。
1975年12月的那个寒冷冬日,柳西久至今仍刻骨铭心。
开挖茨淮新河的大军人山人海。时年22岁的他与另外几位民工,正从河底用架子车拉运泥土爬坡上岸,突然,车体倾斜,眼看就要砸在工友身上,柳西久挺身而出……虽经多方救治,但柳西久的左腿再也不能正常行走,左半身也几近瘫痪。
那时,柳西久新婚才一年,伤心难过可想而知。“但党和政府并没有抛弃我,民政部门每月给我三五元补助,帮我树立生活的信心;父老乡亲也时常地接济我。1978年,政府又安排我到乡办砖厂押运煤车。”
柳西久多舛的命运,因“押煤车”而发生了转折。几个月后,他大胆承包了运煤卡车,摇身一变成了轰动一时的“运输个体户”。1991年,柳西久把10多年来所赚的20多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到板蓝根加工厂建设中,并迅速打开销路,当年就盈利数十万元。两年后,柳西久再次出击,制作板蓝根饮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位专家教授免费为其提供技术扶持,板蓝根饮料短期内就占领了周边县市农村市场。
创办企业助残致富
1985年2月,靠贩运煤炭而刚刚走上致富路的柳西久,首先想到的是村里还有一些残疾人和困难户。他们生活尚无着落,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过上温饱和富足的生活?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柳西久一次性拿出了4900元,买来两部制砖机,两部机动三轮车,无偿赠送并指导残疾人、特困户发展窑砖生产和经营。全村13家特困户很快走上了致富路。
1991年,临泉县水灾过后,柳西久两次拿出19万元,为灾区残疾人户、特困户、军烈属等买化肥、种子,无偿帮助他们恢复、发展生产。而从1998年至今,柳西久每年都要买些肉食、面粉、果品等慰问残疾人、特困户以及五保户,为他们送去温暖和爱心。
他一手创办的久发公司,目前拥有合同工78名,贫困户职工占80%,而其中残疾职工就有36名。对此,柳西久是这样解释的:“我是一名残疾人,我深深知道残疾人生活的艰难,我招收残疾人职工,企业生产自然会受到影响,但我还是想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为残疾人多办点实事,拉他们一把。”
“柳西久除帮助残疾人、困难户解决实际难题,如出资建房、捐赠学杂费、赠送农药、化肥、种子等外,他还从实际出发,搞起了‘开发式扶贫助残’,即由‘输血’转为‘造血’,从而为全镇种养加大户树立了扶贫助残的榜样。”长官镇党委书记杨文宣如是说。
1998年3月,柳西久看准了当地的养殖业,出资12000元,定购并饲养小母猪12头和母山羊6只,达育龄怀孕后,交长官镇政府捐赠给18户残疾人及特困户,让他们靠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
宣传禁毒再出资金
在长官镇采访的两天时间里,记者一再要求到柳西久家看看。因为在临泉县长官镇,柳西久是一个拥有千万家产的“大富翁”,“富翁的家”应该有一番别样奢华吧?
我们的愿望最终还是实现了,但所见一幕却令记者一行“大感意外”:五六间低矮的平房内,地是水泥地,家具陈旧而样式老套,惟一一台25寸彩电显得极为扎眼。“生活能过下去就可以了,我在物质生活上没啥爱好,家里惟一一台彩电,是用我1998年当选省劳动模范得的3000元奖金买下的。”柳西久笑着解释道。
柳西久对自己及家人确实很“抠门”,但对残疾人、周边困难群众以及社会公益事业却表现出极大的慷慨和大方。今年7月,临泉县政协召开禁毒调研专题汇报会,身为县政协常委的柳西久会后心潮起伏,主动与县梆剧团、县“夕阳红”艺术团联系,赞助资金3万元,成立“临泉县久发公司禁毒演出宣传队”。经过精心策划,宣传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县城乡及戒毒所巡回演出20多场,受教育群众30多万人次。 |
|
|
|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