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文引发“爱心磁场”
本报《生活周刊》今年1月4日曾长篇报道过张海文和他的龙华“爱心之家”的故事。农历狗年的元宵节前,接连的两宗车祸使他陷入了困境:车祸导致的右腿骨折,让他至少有一个月不能开车。而随后的几天,来自社会各界对他的帮助和支持,又让张海文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爱心之道不孤。爱的磁场的辐射,温暖了许多人,也回馈给了张海文本人。
虽然只能躺在病床上,右脚裹着厚厚的绷带,但张海文仍然是一幅灿烂的笑容。“助人的人是快乐的”,张海文说过。所以他的笑容极为感染人,正如他6年如一日从事的爱心事业一样。他6年无私救助400余人的善举,悄然地融化了社会中那根冰冷的神经,引发了爱心的“磁场效应”。然而车祸后无法帮人运货赚钱,他的“爱心之家”如何运转?这是让张叔最为心焦的事情。本命年末的突然一击
一个月不到,张海文接连遭受两单车祸,而且后一单车祸是前一单车祸间接引起的。前一单车祸让他负了债,后一单让他负了伤。前一单车祸发生在1月25日,农历鸡年结束的前三天。1957年出生属鸡的老张没能躲过本命年的最后一击:他开车到东莞送货时撞上一辆摩托车,摩托车上的两个男青年受了轻伤。更要命的是,这部车的保险刚好在一个月前到期了,所有的赔偿都要老张自己承担。这部车是深圳一家公司感动于老张的爱心送他的,老张正期望用这部车为他的“爱心之家”赚到更多的经费的时候,没想到车祸却一下子让他背上了8000余元的债务。
狗年的春节老张一直都在为筹够8000元的车祸赔偿和医疗费而奔波,借钱给他的大都是那些得到过他帮助的人。2月7日晚,在布吉的一位受助人答应借给老张2000元。加上这2000元,老张就可以了结前一单车祸的所有赔偿了。由于好车被扣,当晚老张只能开着他原来的那部破小四轮去布吉,没想到在布龙路上车撞到水泥隔墙,老张自己右脚骨折,而左脚肌肉刮伤,同车的受助人罗女士的女儿也受了伤。两家医院的善举
接下来的救治让张海文体会到了他的爱心之路颇多同行人。他被送到附近的龙华晓山中西医综合门诊部医治时,身上仅有几十块钱,但晓山门诊医生二话没说马上给他进行了救治,上绷带,照X光,住院。完成一切手续之后,张海文还没有交给医院一分钱。而在救治中,医生护士们都不知道张海文的身份。第二天,从前来采访的记者口中得知张海文的爱心事迹后,门诊部的董事长韦晓山先生当场表态,免去张海文在门诊部的一切费用。
深圳平乐骨科医院得知张海文受伤之后,第二天马上就派出主任医师杨泽晋到门诊部给老张诊断。名医郭春园创办的这家著名医院,继承着郭春园的高尚医德医风。杨泽晋告诉记者,他是受院长之托来到龙华,是准备将老张接到平乐医院去免费治疗的。但看了老张的X片之后,他知道老张的伤不重,与门诊部老板韦晓山沟通之后,杨医生提了一些医疗建议,让老张继续在门诊部留诊。龙华涌动爱心潮
好人张叔受伤的消息传出后,一股爱心潮便在龙华涌动。龙华街道团委书记杨旭成第二天就带了1000元的慰问金和一篮子水果来到医院探望老张。龙华义工联负责人许媛媛带领顾秀玲、曹昊等几位龙华义工联的骨干分子,也来到医院看望老张,不久深圳市义工联,张叔救助过的许多人,也都不断来医院看望老张。“张叔这样的好人陷入困境,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这是其中一位受过老张帮助者的话。爱有磁场,她会感染人。张叔付出了他的爱心,也收获了爱的回报。
而让张海文高兴的是,这次受伤还让他结识了曹昊。曹昊是龙华金世纪教育学校的校长,他答应老张,他的学校可以帮助老张组建他一直想建的“爱心之家”网站。爱心之家网站是老张的心结,老张在一年前就透露,他希望通过建立爱心之家网站,让深圳更多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可以更方便地联系到他,他可以更好地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网站建立后,你不怕来求助的人太多,应付不过来么”,记者问。老张说不会。他说由于媒体的报道,他居住的龙华上横朗一带的工业区有好多家工厂都愿意将厂里的运输业务给他做,所以他的运输业务很稳定,收入也很稳定,有财力负担起“爱心之家”的运转。助人者必得他人相助,这些工厂其实也是在以自己方式支持老张的爱心事业。最关键时候伸出援手
人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受帮一把,或许就能改变他的一生。这是老张创办“爱心之家”的最初想法。而老张最近救助的罗女士的心路历程,再一次证明老张这一朴素的想法竟是那么贴近现实。
罗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半个月前去“投奔”老张的。当时老公抛下她与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女儿,她母女俩衣食无着,时近年关又找不到工作,她一度心灰得想自杀。绝望中她想起两个月前在报纸里看到过上横朗有一个“大好人”老张热心助人,于是她就找到上横朗,碰到一位保安就问“大好人”老张在哪里?保安马上就带她到了老张的“爱心之家”。老张的一张笑脸和他的“你我能够见面,就是缘分”的话,一下子就让罗女士重新树起了生活的信心。罗女士说,她当时真是抱着死的想法的,如果老张当时不接纳她,她可能马上会选择离开人世。罗女士说,老张的善真是骨子里的善,从这次车祸中,她是真正体会到了。罗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到晓山门诊医治时,女儿不哭不闹,医生以为她没有受伤,老张让她母女俩先回“爱心之家”,但回到家给女儿穿衣服时,她才发现女儿的左手不能动,她知道坏了,马上打电话给老张,老张电话里急得差点哭了。后来她才听医生说,当时老张接到她的电话时,急得马上拔掉身上的吊针,跑出医院要去接她,惹得医生都大吃一惊。后来在医生的劝说下,老张才想起应该叫她母女俩自己搭车到医院来,自己两条伤腿根本无法去接她们。现在呆在老张的“爱心之家”的受助者还有双腿残疾的湖南小伙佘勇,他现在正利用“爱心之家”的电脑学打字和绘表。佘勇说,在爱心之家呆着,他不仅学会了打字,也学会像张叔一样以爱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好人张海文的爱心事业还在继续,而他引发的“爱心磁场”也逐渐辐射给更多的人。□本报记者钟筱林通讯员林俊闫李军文/图
要让感动人们的人感动
日前,丛飞、洪战辉、靳伟杰、白芳礼等十余人被评为感动中国的人———“中国的脊梁”。而之所以能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们所体现或者被发掘出来的精神,正是今天中国社会所需要的。
这些人的确都有令人感动之处,从客观上说,在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周围,多少都围绕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有的人身处困境却依然为他人服务。他们之所以感动人们,是因为他们给社会做出的物质和精神奉献,已经超出了他们所获得的受益。
在这种不寻常的比例背后,是目前社会所急需的精神信仰。
多数人观赏少数人的奉献过程,并非一个现代社会有效的精神互动模式,也不是一个现代国家坚实的英雄观。因为这些感动中国的群体究竟有多大,决定了一个社会氛围的营造。
在受到他们感动的同时,不妨思考一下,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够感动他们?
这是一个精神式的问题,是一个中国社会是否鼓励“感动文化”的命题。尤其是在今天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贫富差距,而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个重要的目标之后,对公共利益、弱势群体这样一些关键发展环节的关注,就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缺失。感动中国的人,实际上是在为整个社会,解决精神信仰和发展环节中的细节问题。
这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是一个公民社会能否最大限度鼓励这种“感动文化”的命题。从目前来看,中国社会在鼓励公益事业发展、个人奉献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是,这种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滞后于今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现在,社会对这些身处相对不利的环境,却以一人之力,负天下之担当的“感动群体”,给予的物质和精神补偿,还很不够。因此,我们看到多数“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之所以为我们所感动,就是因为他们所经历的磨难,超出了我们所能想像的程度。这一点,值得我们在感动之余,认真省思
本报《生活周刊》今年1月4日曾长篇报道过张海文和他的龙华“爱心之家”的故事。农历狗年的元宵节前,接连的两宗车祸使他陷入了困境:车祸导致的右腿骨折,让他至少有一个月不能开车。而随后的几天,来自社会各界对他的帮助和支持,又让张海文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爱心之道不孤。爱的磁场的辐射,温暖了许多人,也回馈给了张海文本人。
虽然只能躺在病床上,右脚裹着厚厚的绷带,但张海文仍然是一幅灿烂的笑容。“助人的人是快乐的”,张海文说过。所以他的笑容极为感染人,正如他6年如一日从事的爱心事业一样。他6年无私救助400余人的善举,悄然地融化了社会中那根冰冷的神经,引发了爱心的“磁场效应”。然而车祸后无法帮人运货赚钱,他的“爱心之家”如何运转?这是让张叔最为心焦的事情。本命年末的突然一击
一个月不到,张海文接连遭受两单车祸,而且后一单车祸是前一单车祸间接引起的。前一单车祸让他负了债,后一单让他负了伤。前一单车祸发生在1月25日,农历鸡年结束的前三天。1957年出生属鸡的老张没能躲过本命年的最后一击:他开车到东莞送货时撞上一辆摩托车,摩托车上的两个男青年受了轻伤。更要命的是,这部车的保险刚好在一个月前到期了,所有的赔偿都要老张自己承担。这部车是深圳一家公司感动于老张的爱心送他的,老张正期望用这部车为他的“爱心之家”赚到更多的经费的时候,没想到车祸却一下子让他背上了8000余元的债务。
狗年的春节老张一直都在为筹够8000元的车祸赔偿和医疗费而奔波,借钱给他的大都是那些得到过他帮助的人。2月7日晚,在布吉的一位受助人答应借给老张2000元。加上这2000元,老张就可以了结前一单车祸的所有赔偿了。由于好车被扣,当晚老张只能开着他原来的那部破小四轮去布吉,没想到在布龙路上车撞到水泥隔墙,老张自己右脚骨折,而左脚肌肉刮伤,同车的受助人罗女士的女儿也受了伤。两家医院的善举
接下来的救治让张海文体会到了他的爱心之路颇多同行人。他被送到附近的龙华晓山中西医综合门诊部医治时,身上仅有几十块钱,但晓山门诊医生二话没说马上给他进行了救治,上绷带,照X光,住院。完成一切手续之后,张海文还没有交给医院一分钱。而在救治中,医生护士们都不知道张海文的身份。第二天,从前来采访的记者口中得知张海文的爱心事迹后,门诊部的董事长韦晓山先生当场表态,免去张海文在门诊部的一切费用。
深圳平乐骨科医院得知张海文受伤之后,第二天马上就派出主任医师杨泽晋到门诊部给老张诊断。名医郭春园创办的这家著名医院,继承着郭春园的高尚医德医风。杨泽晋告诉记者,他是受院长之托来到龙华,是准备将老张接到平乐医院去免费治疗的。但看了老张的X片之后,他知道老张的伤不重,与门诊部老板韦晓山沟通之后,杨医生提了一些医疗建议,让老张继续在门诊部留诊。龙华涌动爱心潮
好人张叔受伤的消息传出后,一股爱心潮便在龙华涌动。龙华街道团委书记杨旭成第二天就带了1000元的慰问金和一篮子水果来到医院探望老张。龙华义工联负责人许媛媛带领顾秀玲、曹昊等几位龙华义工联的骨干分子,也来到医院看望老张,不久深圳市义工联,张叔救助过的许多人,也都不断来医院看望老张。“张叔这样的好人陷入困境,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这是其中一位受过老张帮助者的话。爱有磁场,她会感染人。张叔付出了他的爱心,也收获了爱的回报。
而让张海文高兴的是,这次受伤还让他结识了曹昊。曹昊是龙华金世纪教育学校的校长,他答应老张,他的学校可以帮助老张组建他一直想建的“爱心之家”网站。爱心之家网站是老张的心结,老张在一年前就透露,他希望通过建立爱心之家网站,让深圳更多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可以更方便地联系到他,他可以更好地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网站建立后,你不怕来求助的人太多,应付不过来么”,记者问。老张说不会。他说由于媒体的报道,他居住的龙华上横朗一带的工业区有好多家工厂都愿意将厂里的运输业务给他做,所以他的运输业务很稳定,收入也很稳定,有财力负担起“爱心之家”的运转。助人者必得他人相助,这些工厂其实也是在以自己方式支持老张的爱心事业。最关键时候伸出援手
人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受帮一把,或许就能改变他的一生。这是老张创办“爱心之家”的最初想法。而老张最近救助的罗女士的心路历程,再一次证明老张这一朴素的想法竟是那么贴近现实。
罗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半个月前去“投奔”老张的。当时老公抛下她与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女儿,她母女俩衣食无着,时近年关又找不到工作,她一度心灰得想自杀。绝望中她想起两个月前在报纸里看到过上横朗有一个“大好人”老张热心助人,于是她就找到上横朗,碰到一位保安就问“大好人”老张在哪里?保安马上就带她到了老张的“爱心之家”。老张的一张笑脸和他的“你我能够见面,就是缘分”的话,一下子就让罗女士重新树起了生活的信心。罗女士说,她当时真是抱着死的想法的,如果老张当时不接纳她,她可能马上会选择离开人世。罗女士说,老张的善真是骨子里的善,从这次车祸中,她是真正体会到了。罗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到晓山门诊医治时,女儿不哭不闹,医生以为她没有受伤,老张让她母女俩先回“爱心之家”,但回到家给女儿穿衣服时,她才发现女儿的左手不能动,她知道坏了,马上打电话给老张,老张电话里急得差点哭了。后来她才听医生说,当时老张接到她的电话时,急得马上拔掉身上的吊针,跑出医院要去接她,惹得医生都大吃一惊。后来在医生的劝说下,老张才想起应该叫她母女俩自己搭车到医院来,自己两条伤腿根本无法去接她们。现在呆在老张的“爱心之家”的受助者还有双腿残疾的湖南小伙佘勇,他现在正利用“爱心之家”的电脑学打字和绘表。佘勇说,在爱心之家呆着,他不仅学会了打字,也学会像张叔一样以爱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好人张海文的爱心事业还在继续,而他引发的“爱心磁场”也逐渐辐射给更多的人。□本报记者钟筱林通讯员林俊闫李军文/图
要让感动人们的人感动
日前,丛飞、洪战辉、靳伟杰、白芳礼等十余人被评为感动中国的人———“中国的脊梁”。而之所以能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们所体现或者被发掘出来的精神,正是今天中国社会所需要的。
这些人的确都有令人感动之处,从客观上说,在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周围,多少都围绕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有的人身处困境却依然为他人服务。他们之所以感动人们,是因为他们给社会做出的物质和精神奉献,已经超出了他们所获得的受益。
在这种不寻常的比例背后,是目前社会所急需的精神信仰。
多数人观赏少数人的奉献过程,并非一个现代社会有效的精神互动模式,也不是一个现代国家坚实的英雄观。因为这些感动中国的群体究竟有多大,决定了一个社会氛围的营造。
在受到他们感动的同时,不妨思考一下,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够感动他们?
这是一个精神式的问题,是一个中国社会是否鼓励“感动文化”的命题。尤其是在今天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贫富差距,而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个重要的目标之后,对公共利益、弱势群体这样一些关键发展环节的关注,就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缺失。感动中国的人,实际上是在为整个社会,解决精神信仰和发展环节中的细节问题。
这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是一个公民社会能否最大限度鼓励这种“感动文化”的命题。从目前来看,中国社会在鼓励公益事业发展、个人奉献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是,这种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滞后于今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现在,社会对这些身处相对不利的环境,却以一人之力,负天下之担当的“感动群体”,给予的物质和精神补偿,还很不够。因此,我们看到多数“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之所以为我们所感动,就是因为他们所经历的磨难,超出了我们所能想像的程度。这一点,值得我们在感动之余,认真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