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道义助学"教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
|
|
作者:love 来源:潇湘晨报 加入时间:2005-8-12 |
|
潇湘晨报:"道义助学"教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浙江余姚一位自称“于遥”的民营企业家,4年来每年出资20万元,设立助学基金,资助家庭困难的余姚籍高校生。她唯一的要求是,受助者签订一份“道义还款协议”,待有偿还能力时把还款用于资助别的贫困生,何时返还、如何还由受助者自定。据了解,部分受助学生已开始还款。(8月10日《现代金报》)
没有国家助学贷款式的还款期限,不是社会捐助式的“白吃午餐”,“于遥”,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用自己一路走来的亲身经历和回馈社会的报恩行动,给当代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大课。她所实施的“道义助学”行动,实际上是一个成功企业家把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感恩之情,通过特殊的方式予以回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大学生们常怀感恩之心,帮助他们在物欲横流的生存生活中,坚守住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所必须具备的责任感、诚信精神和博爱之心。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物质追求比前些年是水涨船高,但道德追求和责任意识却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滑坡趋势。大学生拖欠国家助学贷款,富家子弟冒领特困补助,特困生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学生借老师的钱物不还,去年11月初南京大学校园里一封“辛酸父亲的来信”以及哈工大一位“辅导员的沉重呼唤”,这些新闻所揭露的事实无疑都让人感到心寒。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物质救助已经无法帮助他们真正走向自立自强,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扶贫以及感恩和责任意识教育。
显然,“于遥”意识到了这一点。她相信,只有坚守道义和诚信的人,才能够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才能够担负起肩上的重任。她别出心裁地搞了个“道义助学”,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是一次“道义”上的帮扶,所有受助的学生都有义务坚守自己的道义责任。这种责任绝不是简单的回报,它更是一种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追求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建立在这种道义基础上的帮扶不仅能够达到助学的目的,还能够督促大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塑造健康的道德体系,做一个会感恩、负责任的人,同时还能够唤醒更多的有识之士携起手来,共同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绿阴。
如今,“于遥”的“道义助学”给我们的高校开展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如何让这种“爱心链”在所有的大学生中传承下去,还需要高校进行系统的探索。如今,上海市教育部门已经把“学会感恩”列入了《中学生守则》,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8月9日《新闻晚报》)。笔者以为,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我们更应该对其实施感恩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让每个大学生都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他人、回报社会。毕竟,只有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爱和诚信才能够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声音。 |
|
|
|
|
相关文章:
|